学术报道
第五期“知行者”研究生核心素养提升训练营系列讲座 ——“残障的流动性:残障者的形象及其媒体的作用”

5月12日晚, 6163银河net163am举行“百廿山大·强校兴国——庆祝6163银河net163am120周年校庆学术系列活动”—— “知行者”研究生核心素养提升训练营系列讲座,6163银河net163am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6163银河net163am社会工作系教授葛忠明带来一场题为“残障的流动性:残障者的形象及其媒体的作用”的讲座。

首先,葛老师指出“流动性”指观察的对象(如残障者)性质并非固定的,而是变动不居的,像液体一样。在后结构主义的观点中,社会事实是社会过程的结果,是建构的结果,而在现实生活中,媒体会起到建构和塑造的作用,媒体的叙事方式造就了事实,并且媒体会强化受众的某些观念,即存在所谓“积极的受众”;随后,葛老师通过与Louis Battye,Martin Norden等学者研究成果的对话,以慈善广告中残障者的形象为例与大家讨论了残障人在媒体及其他艺术形式如文学、电影和摄影中的形象呈现问题:媒体强化了在当今社会作为一个残障人的扭曲的意义,并合理化了残障人作为一个有缺陷的人所受到的待遇;在文化研究视角中,葛老师引入后结构主义理论,以分类和排斥这一隐性根源、话语和符号暴力这一显性表达、残障者自我认同这一主体建构及制度区隔这一合理化途径讲述了讲述残障者形象的建构机制。葛老师谈到,语言不是中立的,而是有其立场的,一旦我们把某一论述当真理,它便能控制我们;最后,葛老师以发展主义的隐喻阐述媒体中残障者形象如斯的原因,残障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过程,其非生来如此,我们认定了这是真理,残障者也因此被冠以了这样的身份和地位,“肉体走得太快灵魂会跟不上,应该停下来看一看,对这样的话语进行审视和检讨”。

讲座期间,葛老师与在场的同学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大家结合自身经历提出了许多疑惑与思考,葛老师一一耐心解答,现场互动效果良好。

建校百廿之际,哲社学院举办庆祝6163银河net163am120周年校庆学术系列活动,承办第五期“知行者”研究生核心素养提升训练营系列讲座,本次讲座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围绕研究生的人文情怀,启发大家培养理性思维、批判质疑意识,审视、检讨媒体话语,对残障人士实现真正的包容,理解那些对有特殊需要的人造成障碍的社会问题,并通过完善社会模型的建构来解决这些问题。

葛忠明,6163银河net163am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6163银河net163am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济南市基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理事长。在残疾人研究、社会组织研究、社会政策研究和社会信任研究等方面有多年的经验和丰富的成果。主持或参与了多个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的委托课题,在理论研究和实务领域均有很高的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