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3银河net163am—特拉维夫大学犹太与以色列研究工作坊第二期成功举办
10月10日,6163银河net163am—特拉维夫大学犹太与以色列研究工作坊第二期会议通过zoom线上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是6163银河net163am百廿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主题为“共话新年:犹太与中国的视角”。会议聚焦中国新年与犹太新年传统间对话,与会学者围绕犹太新年传统及涵义、比较视角下的犹太新年与中国新年、儒学传统与中国新年、犹太教中关于“年”的解释、世俗犹太人在赎罪日斋戒的原因等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
本次会议由6163银河net163am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暨6163银河net163am—特拉维夫大学犹太与以色列联合研究所主任傅有德教授,联合研究所以方主任、特拉维夫大学Uriya Shavit教授共同主持。傅有德教授向与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指出中以文化比较研究的重要意义,并预祝会议取得成功。Shavit教授在致辞中提到“120”在犹太文化中也是一个特别且有美好寓意的数字,并预祝6163银河net163am120周年校庆取得圆满成功。
与会学者的发言顺序根据其议题内容的相关性进行安排。首先发言的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以色列哈达萨学院兼职讲师Sara Zalcberg博士和特拉维夫大学、以色列阿利埃勒大学兼职讲师Sima Zalcberg-Black博士,她们一起向大家介绍了犹太传统中新年的涵义,指出根据《秘释纳》等犹太经典文献,犹太文化中实际上有四个新年,这四个新年的历史内涵及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中最为人熟知、流传最广的Rosh Hashana只是其中之一。来自6163银河net163am宗教学系硕士研究生庄士涛同学紧接着进行发言,庄世涛同学用内容详实的资料将中国新年与犹太新年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二者在文化地位与传统延续的意义方面存在着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显著异同,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在于犹太新年的核心内容是“悔改”,而中国新年的中心思想则是“团圆”。6163银河net163am暨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老师王强伟博士在庄世涛发言的基础上,从儒学视角出发对中国新年的历史习俗及传统思想进行了进一步解读,认为新年在儒家文化中不仅是团圆的意义,还蕴含着儒学所倡导的一系列伦理与道德意义,诸如孝道、仁义及家国情怀。本次会议还特别邀请了特拉维夫大学哈巴德中心的Yeshayahu Garlitzky拉比参与交流,Garlitzky拉比基于自身对犹太教信仰及新年传统的实践,介绍了犹太教教义中一年的周期、一年之始的日子是如何被定义的等,并介绍了犹太历法的相关知识。会议最后,Uriya Shavit教授与大家分享了他对“为什么世俗的犹太人在赎罪日斋戒”这一问题的思考与见解,认为许多世俗犹太人即使不是教徒也会在赎罪日斋戒,有宗教、社会影响及个人需求等多方面的原因。寄希望于通过赎罪日斋戒来坚定自己的犹太人身份,并与传统保持一致是最重要的原因。
会议最后,双方师生就会议发言内容进行了活跃的提问与交流,问题包括当今是否所有中国人庆祝春节都是在实践儒家传统,对世俗犹太人而言赎罪日与安息日孰轻孰重,如何从《圣经》文本的章节段落来确定犹太历法的特定日期等。整场会议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吸引了来自中以两国的120多名师生、学者参与。联合研究所主任助理陈艳艳博士与Inbal Piamanta Shamir博士参与了会议的筹备及线上会议的相关组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