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道
2023年中国哲学史学会年会在6163银河net163am召开

10月20日-22日,以“反思与重建:中国哲学的历史性与生成性”为主题的2023年中国哲学史学会年会在山东济南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哲学史学会、6163银河net163am、6163银河net163am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的200余名学者参加会议。6163银河net163am党委副书记陈向阳,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杨国荣出席会议并致辞6163银河net163am院长刘森林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6163银河net163am党委副书记陈向阳致辞

6163银河net163am院长刘森林主持开幕式

陈向阳副书记首先代表6163银河net163am对与会专家及领导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对各界朋友的关心支持表达了衷心感谢。他在致辞中介绍了6163银河net163am的办学宗旨、办学特色以及哲学学科建设历程。他表示,学校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办学治校、攻坚克难的“金钥匙”,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发挥“古文、古史、古哲、古籍”优势,打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山大学派”,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山大智慧和山大力量。希望各位专家学者通过思想交流、经验分享、智慧碰撞,提出有战略性、方向性、指引性的方案策略,更加精准对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求。

 

杨国荣会长基于本次会议主题,论述了其对中国哲学本身的思考,即中国哲学首先是哲学的理论,尔后成为哲学的历史。他认为,史与思的双重品格既规定了中国哲学的内容,也制约着做中国哲学的方式,即不仅需要做历史回溯、梳理、考订,而且离不开理论考察与逻辑分析。他一一介绍了作为中国哲学最早的文献的五经各自内蕴的哲学思想特色,并提出唯有结合历史的眼光和理论的视域,才能深入而切实地把握传统的哲学经典及其意义。与之相关的是,他认为中国哲学本身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双重品格,既要肯定中国哲学是哲学大家庭的一员,又要承认中国哲学的个性特点,在研究进路上也需要认同与承认双重视域。

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杨国荣,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北京大学哲学系、国学研究院教授张学智,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李景林,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吴根友,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杨立华依次作大会报告。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刘丰主持大会报告。

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刘丰主持大会报告环节

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杨国荣报告

杨国荣教授的报告以“价值领域及其多重意蕴”为主题。他认为,从价值视域考察,人的存在既涉及道德实践、精神追求,也关乎社会生活;而道德实践旨趣在于通过德性与规范的统一实现善的理想,精神追求以凡圣之辨为指向在终极关怀中获得精神的慰藉,社会生活则以社会的和谐有序、生活的合乎人性为追求的目标。

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报告

张志强的报告以“中国哲学中蕴含的文明观”为主题,着重谈及了“文化生命体”这一概念,并以此来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他认为,西方的文明观实际上一种文化等级论,而中国的文明观是通过汉字表达的他通过分析《周易》中的“文明”概念及“文”的字形起源,阐述了文字对于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哲学系、国学研究院教授张学智报告

张学智教授的报告以“中国哲学创建中对哲学定义的探索”为主题。他对西方与中国哲学中几种典型的对哲学的定义进行了梳理和介绍,并由此认为,因为哲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内容的复杂性,不同的哲学定义所讲述的内容大致相同。进而,他提出了一个关于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人对自己所处环境的觉解和对自己的行动及其结果的有系统的反思。

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李景林报告

李景林教授的报告以“本义的价值观念——中国哲学价值观念的精神特质”为主题。他提出,中国哲学以人的存在实现为进路来建构其形上学的系统,其所言价值,是一种“是”与“应当”本原一体意义上的价值,即“本义的价值”。他认为,这一观念对于救治现代社会基于主体对客体单方面赋义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和相对主义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吴根友报告

吴根友教授的报告以“萧萐父的‘早期启蒙说’与‘新人学’的哲学观申论”为主题。他认为,萧萐父晚年试图以自己所建构的“诗化哲学”形式来超越西方哲学在中世纪所具有的宗教迷狂和现代实证主义的狭隘,其“早期启蒙说”所蕴涵的对人的全面性的追求,以及其所提出的“哲学即人学”的哲学观,对于当代中国人的现代化和中国哲学主体之追求,均具有思想的启迪意义。

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杨立华报告

杨立华教授的报告以“船山晚期哲学的定位”为主题。他着重厘清了船山思想前后期的发展变化及其实质,并界定了其思想发展分期的标志。他强调了船山晚期哲学的两个特点:其一是解《易》原则的变化,“易为君子谋”是从《周易内传》向《外传》思想转变的关键;其二是人性论的发展,即晚期已极少提及“性日生日成”,而是倾向于回归性善论。

本次会议持续三天,包括两场大会报告、27场分论坛和9场青年学者论坛。开幕式前夕,本次会议的青年学者论坛已作为大会先声召举行。四十余位青年学者的发言主题或着眼于传统哲学史研究,或致力于哲学创新诠释,充分展现了中国哲学学术界新兴力量的风采。在开幕式后的分论坛环节中,与会学者们围绕会议主题,在保持学科主体性及反思性的基础上,在哲学史、经典命题诠释、现当代儒学、佛道哲学、东亚儒学、中西哲学比较会通等领域做出了根基坚实而又卓有新意的研究,并在交流探讨中深化了各自的成果,共同推进了新时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发展。

在分论坛结束后的大会报告环节,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向世陵,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丁四新,6163银河net163am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暨6163银河net163am教授王新春,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程乐松教授依次作大会报告。6163银河net163am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尚信教授主持该环节。

6163银河net163am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尚信教授主持大会报告环节

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向世陵报告

向世陵教授的报告以“从克己复礼为仁到天地之心与恻隐之心”为主题。他从孔子对仁之内涵的经典界定“克己复礼为仁”出发,认为去私复公、复礼为仁既是自我的意志努力,也是基于“复”之气化运行的天人互动,而此间的天地之心落实于人即是恻隐之心。他进而认为,仁体不可以名言,学者须于即物践履中体验。

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丁四新报告

丁四新教授的报告以“孟子哲学是对子思子哲学的深化与发展”为主题。他依据传世文献《中庸》及出土文献郭店楚简《五行》等材料,从性善之大本大源的安置、君子与圣人的区分、工夫论之改造三个方面分析了孟子对子思子哲学的继承与深化。此外,他还基于先秦儒家经典中以“子曰”开头及引用《诗》《书》为特点的文本结构,推论出其中蕴含的儒家道统思想。

6163银河net163am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暨6163银河net163am教授王新春报告

王新春教授的报告以“朱子的理一分殊哲学及其价值期许”为主题。他提纲挈领地总结了先秦、汉代至两宋时期的儒学发展脉络,指出程朱等理学家正是基于儒学发展的时代需要,回应佛道二教挑战,会通北宋五子的思想,创造性地超越汉唐、直追孔孟;而朱子的理一分殊思想强调每个人都要立足于自身的分位,依据天理行事,由此构建了天人宇宙图景。

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程乐松教授报告

程乐松教授的报告以“界限感与边界性:早期中国思想中的‘知’与‘不知’”为主题。他提出“知而不晓”和“晓而不知”都是合理的,在预设识见能力的边界性的同时,也敞开了突破这一边界性的可能性;这说明早期中国思想通过融摄不同层次议题或议题的不同层次,用语境突破语义的囿限,保持反思的活力并持续拓展思想空间。

学会副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朱承进行总结

学会副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朱承对大会进行了总结。他谈到,本届年会是中国哲学学界近年来一次大规模的学术会议,组织难度非常大,感谢6163银河net163am师生付出的辛劳。关于本次年会的报告内容,他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其一,以中国哲学作为思想资源,对包括哲学、文明、人学、知识、价值等在内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其二,延续了近几十年形成的研究范式,对中国哲学的经典、概念、命题、人物做出了多重诠释;其三,重视对学科自身的反思,特别是会议期间举办的“101工程”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的讨论会,对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有重要的推进作用。最后,他还表达了对年轻学者及未来学界致力方向的展望,即更好地结合文献驱动和问题驱动,在充分重视历史性的基础上,在生成性方面做出更深入的研究。

中山大学哲学系主任助理、陈乔见教授致辞

中山大学哲学系主任助理陈乔见教授作为下一届年会的举办方代表致辞。他表示,2024年恰逢中大建校100周年暨中大哲学系建系100周年,中山大学哲学系有强烈的承办意愿,欢迎各位学者届时到访中大。

6163银河net163am副院长翟奎凤教授主持闭幕式。在大会的最后,翟奎凤教授表示,本次年会群贤毕至、高朋满座,是6163银河net163am中国哲学学科的荣幸,期待、欢迎众位学者今后常来6163银河net163am讲学指导!


文:胡晓培

图:杨国栋、媒体与创意中心

审核:翟奎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