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道
第一期东亚人文青年学者工作坊举行

 3月31日,由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佛教与东亚文化研究所主办的第一期“东亚人文青年学者工作坊”在中心校区举行。台州学院敖英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冯立君博士、6163银河net163am李海涛博士等三位青年学者围绕“山川:韩国的自然神崇拜”主题作了专题报告。

 台州学院天台山文化研究院敖英博士作了题为“高丽八关会的多元文化要素”的学术报告。报告考察了高丽八关会的渊源、具体仪轨及其中包含的多元文化要素。敖英博士认为,高丽的八关会源于印度和中国佛教的八关斋戒和八关斋会,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它包含了很多佛教文化要素,如八关斋戒、讲经、行香、轮灯以及用牛乳煎成的药等等。此外,由于八关会从中土传来,因此高丽的八关会中还有很多中土的文化要素,如朝贺、献寿的礼仪、国王的服饰、百戏、抛球乐和九张机歌舞等等。然后,重要的是高丽的八关会已经成为高丽人的重要节日,有很多自己本土的文化要素,如国王祭拜祖先真影、四仙乐部、百戏中有开国功臣申崇谦和金乐的偶像、官员放假三天等等。高丽八关会就是一个包罗诸多文化要素的节日庆典,但是很难说它有多少韩国原始信仰(祭天、山岳信仰)要素和道教文化要素。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冯立君博士作了题为“新罗的民众信仰与祭祀——东亚汉字文化圈视域中的本土信仰”的学术报告。新罗的民众信仰和祭祀构成本土信仰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天、星、山、祖、鬼、狐、巫等信仰。新罗虽然不存在祭天礼俗,但其天对天的崇拜丝毫不比百济等邻国弱,新罗人对星、山、祖的崇拜和信仰其实是对天崇拜的一部分,并适应着王权的成长,而新罗人对鬼、狐、巫的信奉则显示其本土文化的生命力。从信仰文化的整体构造而言,新罗国家祭祀与民众信仰相互融通,构建起以王权为中心的社会信仰体系;同时,在东亚汉字文化圈的交互作用下,这些信仰长期受到外来宗教,特别是儒释道文化因素的浸润,本土特色渐趋消融。然而,与高丽、李朝时代相比,新罗信仰世界的独特性仍鲜明地表现在神祇的本土化和祭祀的独占性上。

 6163银河net163am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李海涛博士作了题为“山神信仰:韩国佛教寺院中的异域空间”的学术报告。报告指出,在传统寺院中奉安山神信仰是韩国佛教的主要特征,然它的出现则是韩国佛教为了自身的发展而不得不作出的选择,因而山神信仰在韩国佛教传统寺院中表现出强烈的紧张感。对于佛教寺院来讲,受容山神信仰是时代背景和现实需求所导致的,实际上是一种无奈之举。故在建筑规模上和名称上做出了种种的限制。而山神信仰在佛教寺院中为何普遍出现在19-20世纪?因为在17世纪以后,佛教完全山林化的过程中,佛教逐渐受容山神信仰,并发展到19-20世纪普遍性地建立山神阁、山灵阁及三圣阁等,从而使山神信仰成为韩国佛教寺院的重要内容。

 6163银河net163am哲社学院副院长牛建科教授、6163银河net163am历史文化学院孙成旭博士、6163银河net163am历史文化学院韩朝建博士分别主持报告会,6163银河net163am民俗研究所所长张士闪教授、6163银河net163am历史系主任代国玺副教授、6163银河net163am民俗研究所王加华教授分别对三场专题报告作了精彩点评。与会青年学者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对报告内容进行了充分而深入的讨论与交流。三场学术报告聚焦于朝鲜半岛的山川信仰,从新罗,到高丽,再到朝鲜朝,既是一个纵向的历史考察,又是对不同时期特殊个案的专题研究。所有的发言人、点评人、讨论人、主持人及参加者从各自的学科背景针对报告的内容进行了诸多讨论,相信这对发表者来说是十分有益的。“东亚人文青年学者工作坊”的设立旨在从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民俗等多个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东亚世界,搭建东亚文化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平台,推动对东亚的跨学科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