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晚,“哲社文化周”系列讲座正式拉开帷幕。在第一场讲座,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人类学系助理研究员彭馨妍。她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名为“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Think Like anAnthropologist)”的精彩报告。本次讲座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顺利进行,6163银河net163am各个学院的同学以及部分外校人士参加了此次讲座,并就其内容进行了踊跃提问与探讨。
讲座伊始,彭馨妍抛出这样一个问题:“田野到底为何?是否等同于下地收麦子?”通过“职场中的格子间”的例子,她向我们简单阐述了田野中的空间与价值,并进一步引导我们思考,传统的社会科学调查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人类学相比其它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更加深厚的实证/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论传统,其他学科研究者或许能够通过研究对象的话语来试图了解现实,可如何超越 “说什么”,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处境中了解人们“做什么”和“怎么做”?
基于此,彭老师给出了人类学的回答:通过田野/民族志研究来触碰现实世界,探索社会运行的规律。田野/民族志研究(anthropological ethnography,或ethnographic fieldwork)是人类学家用以深入到所研究的对象所处的社区中,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文化现象的基本方法。人类学的田野志研究相比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涉及到一种完全不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框架。人类学家一般和研究对象一起生活和劳作,通过长期、日常生活中的互动,进行参与式、浸入式的田野志研究(participatory,immersive ethnographic research),这种研究不仅推崇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平等,更能通过当地人的内部视角得来的知识(insider knowledge)进行跨文化比较(cross-cultural comparison)和对人文社科领域做出理论贡献。
接着彭馨妍老师又就“人类学家如何思考?”的问题进行阐述。彭老师认为,人类学家的思考是“戴着镣铐跳舞”。即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反思社会的结构性规范性与个体能动性创造性之间的互动磨合。为了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更好地理解,彭老师又分别从文学、哲学、历史乃至日常生活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精彩的解释。
在互动环节,各专业的同学们踊跃提问并积极分享个人感悟。
哲社文化周:本次哲社文化周以“破晓—思考的力量”为主题,由哲社人向大家分享自己对于世界的思考,也向同道之士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借此破除“无用之学”和“社会人”的刻板印象,和大家一同点燃思考的火炬,关注生活中的大事小事,传递破愚明道的明灯。本次活动将邀请不同专业的老师为同学们开展系列讲座,包括了学科思维方式的介绍,专业知识与社会热点的结合,还有老师研究成果的分享。
主讲人介绍:彭馨妍,弗吉尼亚大学人类学博士,6163银河net163am人类学系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家庭/亲属,劳动/工作,身体,性别,城市,教育,语言等。